服務熱線服務熱線:15931706007

公司動態

今天是:
網站首頁 > 新聞中心>> 常見問題

GB150.1-2011中封頭最小成形厚度的標注

  網友A:由于GB150.1-2011的4.3.8中已經明確了封頭 小成形厚度的概念,主要也是對封頭的要求,現討論封頭的 小成形厚度問題:

  封頭 小成形厚度的確認要考慮各種設備的 小厚度、結構以及局部應力等問題,在滿足以上要求的時候,僅考慮制造減薄和厚度附加量的問題。現請各位前輩指教厚度附加量中的“厚度負偏差”在確定封頭 小成形厚度以及計算的時候(開孔補強計算)“厚度負偏差”怎么處理。現在有三種處理方式,請大家討論!

  注:厚度附加量=腐蝕余量+厚度負偏差+制造減薄量

  ⑴如在考慮封頭制造減薄時不計入厚度負偏差,即成形厚度=名義厚度×(1-厚度減薄量)%,計算時鋼材的厚度負偏差記為厚度附加量(腐蝕余量);注:封頭 小成形厚度=成形厚度-厚度負偏差。

   種處理方式認為封頭 小成形厚度為成形厚度-厚度負偏差,但是成形厚度是實測厚度,不存在厚度負偏差的問題。厚度負偏差即是鋼板制造時允許產生的厚度偏差,容器板統一為-0.3mm。

  ⑵如在考慮封頭制造減薄時計入了厚度負偏差,即 小成形厚度=(名義厚度-厚度負偏差)×(1-厚度減薄量)%,計算時規定鋼材的厚度負偏差為0;

  第二種處理方式認為由于在計算封頭制造減薄時考慮了厚度負偏差,所以厚度附加量=名義厚度-封頭 小成形厚度, 小成形厚度為實測厚度,故計算時規定鋼材的厚度負偏差為0.

  ⑶如在考慮封頭制造減薄時不計入厚度負偏差,即 小成形厚度=名義厚度×(1-厚度減薄量)%,計算時規定鋼材的厚度負偏差為0;

  (很多封頭制造廠計算制造減薄時也沒有計入厚度負偏差)

  第三種處理方式認為在考慮封頭制造減薄時未計入厚度負偏差,而 小成形厚度為實測厚度,也沒有厚度負偏差,所以計算時規定鋼材的厚度負偏差為0;

  根據以上三種處理方式,在EHA1400×16,C1=0.3mm,C2=2mm的封頭上的計算結果:

  ⑴16×0.88=14.08,厚度附加量=0.3+2+1.92=4.22,計算開孔補強時,δe=16-3.92-0.3=11.78,所以標注的封頭 小成形厚度為13.78.即封頭為EHA1400×16(13.78)。

  ⑵(16-0.3)×0.88=13.816,厚度附加量=2+2.19=4.19,計算開孔補強時,δe=16-4.19=11.81,所以標注的封頭 小成形厚度為13.81.即封頭為EHA1400×16(13.81)。

  ⑶16×0.88=14.08,厚度附加量=2+1.92=3.92,計算開孔補強時,δe=16-3.92=12.08,所以標注的封頭 小成形厚度為14.08.即封頭為EHA1400×16(14.08)。

  網友B: 樓主請仔細看一下GB150-2011中的3.1.X的一系列的名詞解釋。

  首先我們要根據公式計算封頭需要的厚度,而不是您這里通過16mm去反推需要的厚度。譬如我通過封頭計算公式算得厚度12.99mm,腐蝕余量1mm,那么我們封頭標注的 小厚度 是13.99。你需要考慮的是16mm的板材究竟壓完了,能否達到這個厚度。您的計算順序是反的。

  其次您的計算公式也是有問題的,您憑什么認為減薄率 是12%?成型率 是88%?封頭標準上推薦的減薄率肯定是 保守的,而且用那句話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個一樣的封頭,您肯定不能直接引用這個數據。這個數據在GB150-2011沒有任何意義。不能作為計算的系數。

  網友A: 網友B,你沒有回答或者理解我的問題:

  1、首先我們給出的封頭名義厚度δn=16是肯定是通過計算的,加了圓整值和考慮其他因素的附加厚度。通過計算所得的設計厚度(計算厚度+腐蝕余量)往往是要通過圓整才能投料的,所以很多時候封頭圓整值是必須的。

  2、規則設計對于某些結構是 保守和不精準的,為什么要反推?反推是因為要將封頭圓整值或者考慮其他應力的附加厚度利用到開孔補強,校核考慮封頭制造減薄后 小厚度是否能滿足設計的強度、剛度和開孔補強等。

  3、封頭制造的減薄的確150沒有硬性規定,但別人提出標注 小成形厚度 是為了減少浪費,考慮設計圓整和制造減薄。你怎么才能考慮壓制的厚度減薄量? 不根據封頭資料性附錄? 難道你是大型封頭廠的老專家? 或者說你對封頭的減薄量有個海量的數據來源?或者你們單位有自己企標?

  如果不是,你為什么不根據封頭的資料性附錄?

  網友C: 封頭的 小成型厚度,已經是成型后的厚度,不考慮負偏差的。封頭名義厚度是要考慮負偏差的,假如你的封頭計算厚度=13.3,c1=0.3,C2=2,厚度圓整量為0.4。解釋一下為什么名義厚度是16,如果不考慮鋼廠的制造偏差,你的名義厚度=13.3+2=15.3mm, 夠了,1、為什么要加一個負偏差呢?因為鋼廠制造的鋼板不可能都是很 的, 像你買一瓶500mL的娃哈哈水一樣,嚴格上說它不可能是500mL總有一個上下偏差。如果中國的鋼廠制造的鋼板厚度沒有負偏差的話, 不需要加負偏差,你去買4mm的板,實測的厚度 是4mm。當然這是不可能的。2、為什么要加厚度封頭圓整量呢?因為你按計算厚度+負偏差+腐蝕裕量=13.3+0.3+2=15.6,為什么不寫15.6mm呢?因為鋼板制造鋼板厚度,都是一個整數,所以封頭要圓整至16mm,如果有鋼廠能提供15.6mm的板,我們設計人員可以確定名義厚度為15.6mm的。

  根據以上我們知道了這個封頭采用的鋼板是16mm,實測厚度也為16mm,(已經考慮負偏差了),現在 是這個問題,一塊實測是16mm的鋼板經過沖壓制造成橢圓形封頭的成型厚度的問題,根據GB/T25198-2010《壓力容器封頭》規定,在EHA1400×16的厚度減薄率為12%,所以 小成型厚度=16-16*0.12=14.08。

  網友A追問:至于計算封頭制造減薄是否考慮厚度負偏差問題,以前老制造廠都沒有考慮,但沒有聽說封頭廠 達不到要求的。

  如果計算封頭制造減薄時考慮負偏差,即(名義厚度-0.3)*(1-厚度減薄量),那么計算出來的 小成形厚度 小。外加容器板規定的鋼板正偏差遠比負偏差(0.3)高。

  關鍵 在計算和校核時這個厚度負偏差怎么處理?

  網友D: 其次根據樓主提出的問題:

  EHA 1400X16,c1=0.3 c2=2 .

  按第二種方式(因為鋼板都是有負偏差的),根據GB/T25198-2010 成型后 小厚度為 (16-0.3)*0.88=13.8封頭有效厚度δe=13.8-2=11.8此時比較封頭計算厚度δ與δe,

  1)如果δ小于等于δe=11.8mm,那么可以認為用16mm板是可行的。該封頭下料尺寸等同于名義厚度16mm。標注EHA1400*16(13.8)

  2)如果δ大于δe=11.8mm,如δ=12.1,設計厚度=12.1+2=14.1.那么此時用16mm板是不可行的,作為封頭設計方,我認為沒必要糾結于這個問題,此時應將厚度上調一檔,選擇18mm厚鋼板,由于設計許用應力跳檔,封頭應重新計算。

 

掃一掃,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