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預警機制才是防病的關鍵
2012年07月16日
滄州五森管道有限公司
武圣人孫子領兵打仗講究事先了解敵情,不要求神問鬼,也不要輕易進行主觀推測, 不能用日月星辰運行的位置去驗證,要根據實情分析形勢,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出擊。
同樣,對于企業而言,如果人孔企業經過分析市場環境、調整經濟形勢制定一套完備的預警機制, 能及時有效地預防危機的出現,也 不會產生因突發事件帶來一系列的病患。
這個道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扁鵲 已經懂了。
春秋戰國時期,魏文王問 醫生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你說說你們之間到底誰的醫術 呢?”
扁鵲回答說:“大哥醫術 ,二哥次之,我 差。”
文王奇怪地說:“那為什么你的名氣 呢?”
扁鵲答道:“我大哥是在病情發作之前治病。由于一般人在自己發病之前覺察不到,所以也不知道我大哥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是在病情初起之時給人治病。所以,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因此他的名氣只及于本鄉里。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人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放血、做吖些在皮膚上敷藥的大手術, 會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但是,一家 咨詢機構的調查表明,沒有進行過危機管理培訓的人孔企業經理占80%, 不用說在企業內部建立危機管理程序了。于是一些人孔企業出現危機時,管理者常常會束手無策,錯失了處理危機的 時機。
2005年2月,國內某重要報紙發表文章對羅氏公司藥品的不良反應進行質疑,并向當地公安機關舉報。生產商羅氏公司在此次風波中倉皇應戰,連發五招,但招招落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副作用,陷于空前被動之中。與強生公司把公眾放在首要位置上相比,羅氏公司在危機管理中步步都是錯棋。
步:拖延記者。面對記者的采訪要求,羅氏公司把時間拼命往后面拖。結果錯誤地估計了事故規模,忽視了能夠贏得公眾同情和支持的可能性,從而錯過將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的時機。第二步:推延責任。從危機爆發后公司在接受記者采訪的語言及致媒體的新聞稿來看,公司一直在轉移注意力,推卸責任。第三步:利益引誘。當媒體要求采訪時,羅氏公司企圖以利益換利益,竟然以投廣告為誘餌。第四招:威脅。在羅氏與媒體的溝通中,屢次出現“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企圖嚇退媒體。第五步:利欲熏心。在危機發生后,羅氏公司不僅不反省產品本身質量和功效,反而為了經濟利益繼續生產。
在此次危機公關中,羅氏公司既沒有抓住危機管理的 ,也沒有捕捉到扭轉局面的良機;既沒表現出一個大企業應有的魄力,也沒表現出其一貫標榜的誠信。和強生公司比起來,羅氏輸的根本 在于沒有將公眾利益放在 重要的位置上。公眾 是一切,此次事件對羅氏公司的聲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對于人孔企業而言,危機意味著“危險”,同時也意味著“契機”。洛克希德一馬丁公司前任CEO奧古斯丁認為:每一次危機本身既包含導致失敗的根源,也孕育著成功的機會。事實上,并沒有 失控的企業危機,只有不合適的危機處理方法。如果處理得當,危機完全可以演變為“良機”。
由于一家報紙記者的誤報,導致全國媒體大量轉載“恒源祥內衣有毒”的消息。事發一周內,恒源祥內衣可謂四面楚歌,市場滯銷,顧客情緒激憤。與三株企業遲緩的反應不同,恒源祥集團立即啟動危機公關程序,首先主動和中國消費者協會進行溝通,并將有關內衣比較實驗數據公布于眾,告知社會公眾及顧客。然后又向各地工商部門發布告知信函,安撫經銷商。恒源祥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瑞旗坐鎮上海,親自指揮處理這次危機事件,終于在一個月內平復了“恒源祥內衣有毒”事件。經過及時妥善的處理,恒源祥的企業形象不僅沒有受到絲毫損害,反而因為實驗數據的公示,獲得了消費者的 大信任。
人孔企業危機其實和自然危機一樣,能及早識別危機的存在,采取措施將危機扼殺在搖籃之內,是成本 的危機管理方式。能夠從先兆中預測到危機,并提出防范危機的決策,比挽救危機 重要。因此,企業管理者要清醒地意識到,懂得在危機來臨的時候正確及時妥當地處理固然重要,但要真正消除危機的隱患,還必須編寫危機公關手冊,建立一套企業危機預警機制,組建危機管理小組。預防強于治病。
建立危機預警機制首先要組建危機管理機構,定期進行企業營運危機與風險分析,進行風險分級管理。將風險分級分類,并制訂出解決方案;其次,不定期舉行不同范圍的危機爆發模擬訓練;再次,確保人孔企業內部對話渠道暢通,這樣可以將一些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 ,與外部世界建立良好的協作、互動關系,改善企業外部的生存環境。
參考資料:1.中國經濟借助資本市場實現產業突圍
- 上一篇:2012年中國經濟下私企資金流向與…
- 下一篇:大口徑法蘭標準分哪兩大體系?